从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泡沫镍的应用随处可见。想要得到一块环保型的镍氢电池,需一块软海绵经过导电化、电沉积、热处理等步骤。为了完成软海绵到镍电池的蜕变,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肖进春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
将一块软海绵,在1000度的高温处理下,从碎渣渣到硬板板,同时保留完整的海绵体结构,实现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的量产及扩展应用,展现的是肖进春及其团队的硬实力。
实现量产化的泡沫镍车间。实习生周翊君摄
潜心实干出真章。
泡沫镍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一环,在肖进春及其团队的锤炼中得以量产。泡沫镍成功产业化之后,肖进春团队实现了该产品售价较国外下降70%的成果。既扭转了上游镍金属低端应用的局面,也加速推动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核心原材料企业的转型升级。
“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科技创新路上的快递小哥,让躺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落地到产业,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肖进春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肖进春已获得25项发明专利授权,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数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他坚持在生产一线进行试验研究,在电化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多孔金属材料结构力学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肖进春研发的泡沫金属的穿透式电沉积技术,为降低镍资源消耗及能耗提供了基础。近五年以来,依托该技术降低产品面密度,镍资源消耗节约25%以上,用电节约20%以上。
回首投身于技术研发的这二十多年,他感慨万千:“积累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每一个点做扎实了才能向外延伸,才能做好整个面,而一直保持一颗好奇心,才能有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实习生周翊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