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义工 > 正文内容

微软王岭:以科技的温度,点亮公益的未来

4周前 (06-18)义工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让技术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传递人间温暖的桥梁?微软亚洲区员工公益事务及灾害响应总监王岭女士,用她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给出了一个深刻而动人的答案。从最初的社区事务专员到如今执掌亚洲区员工公益及灾害响应,王岭在微软的职业生涯始终践行着企业的使命——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近日,我们有幸与这位“科技予力公益”的坚定践行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我对科技与公益融合的理解基于朴素的认知——科技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人,不论是需要直接帮助的人还是公益组织中的工作人员。”王岭回忆道。2005年加入微软中国,负责社区事务的她,便着手建立员工志愿者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回馈社会的平台,也为微软日后在中国深度参与公益事业埋下了伏笔。

  “最初,我们与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的合作,是从员工志愿者为盲人朋友‘讲电影’开始的。”微软是红丹丹合作的第一家企业志愿者团队。王岭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情感连接。之后我们逐渐意识到,除了投入时间和爱心,微软独特的技术优势或许能为公益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思考,最终催生了2014年中国民间首个利用云技术为视障人士打造的在线有声图书馆——心目图书馆。这个项目不仅让十多万视障人士便捷地获取了知识,也成为王岭“科技予力公益”理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看到技术能如此真切地为视障朋友的生活带来改变,这种动力激发着我去做更多的尝试。”王岭说。

  随着职位的提升,王岭的视野也从具体的项目执行扩展到更宏观的战略层面。作为大中华区公益事务总监,她思考如何更系统地将微软的全球公益战略与中国本土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公益不是独角戏,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协作。”王岭强调。她领导团队,围绕“数字技能赋能”、“科技的社会影响力”、“员工参与”等微软全球公益战略,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项目。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重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大环境下,她与教育部门、公益组织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AI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在5年内惠及了40万职业院校学生,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她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职业培训教师的人工智能技能提升”项目,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AI技能培训,将惠及数万名职业院校和技校学生 。2013年她将“编程一小时”引进中国,在她的推动下,不仅微软的计算机科学教育项目覆盖了超过60万中国青少年,还激发了业界伙伴开始对中小学生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宝贝回家’项目是我们基于认知服务协助公益组织寻找走失儿童的创新。”王岭介绍道,“这个2015年启动的项目,不仅成功帮助了多个家庭团聚,更重要的是,它启发并带动了国内其他科技公司也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改变了公益组织寻找走失人口的方式 。” 该项目不仅获得了微软全球高层领导的关注,还在公司全球大会上分享 。

  这些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王岭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她不仅要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公益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还要协调公司内部如技术团队、法务、政府事务、教育等多个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王岭敏锐地意识到,在推广“AIForGood”的同时,负责任的AI治理至关重要。

  “从2017年开始,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与智库、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持续沟通,最终看到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与微软负责任AI的六原则是一致的。”这背后是王岭及其团队在政策倡导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

  她还积极倡导和推动残障人士的包容性就业,相关实践被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蓝皮书(2023)》 。由她牵头与星巴克合作的手语店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到了20家手语店,助力听障咖啡师在包容性的工作场所中工作。2022年,她与小米集团、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合作,基于微软总部Inclusive Design Principles推出了《包容性设计原则手册》。这是科技企业首次在中国发布以包容性为主题的设计手册。此外,由她主编的《人,伦理,机器人——一本孩子写给孩子的书》于202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部由青少年撰写、探讨负责任AI的著作,从青少年视角为这一复杂议题贡献了独特的思考 。

  “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有责任确保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健康、包容和可持续的。”王岭表示。她不仅在微软内部推动这些理念,也借助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等平台的影响力,向更广泛的行业传递负责任AI的重要性。作为CCF公益工作委员会的执行委员,她曾担任CNCC2024“以AI为爱”分论坛主席,召集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技术公益的新路径,该论坛的线上线下影响力巨大。最近,由她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的《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在2025年CCF公益日发布,被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这将对提升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从最初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到如今运用尖端AI技术缓解复杂的社会问题,王岭在公益领域深耕的二十余年,是微软“科技予力公益”理念在中国的生动写照。她的工作不仅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更体现了一位科技从业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正如她在多次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中提到的那样,技术的进步不应加剧数字鸿沟,而应成为促进包容性增长、实现共同福祉的强大工具。展望未来,王岭表示,她将继续与团队和合作伙伴一道,探索科技在缓解社会和环境问题上的更多可能性,让微软的创新技术和员工的智慧与热情,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公益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王岭这样的“燃灯者”的引领下,科技的温度将照亮更多角落,公益的未来也将更加值得期待。(供稿人:姜浩韵 )

标签: 义工

“微软王岭:以科技的温度,点亮公益的未来” 的相关文章

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智慧赋能,社区治理有了新图景

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智慧赋能,社区治理有了新图景

  在0.3平方公里的松桂园商圈腹地,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治理工笔画:1.2万常住人口、优质教育资源、三甲医院、8栋商务楼宇在此交融共生。面对老城区治理的共性难题,荷花池社区以“绣花”功夫深耕细作,以“网格化、智慧化、品牌化”为针脚,在速度、温度与精度的三维坐标上,绣...

陈旧印象到美丽新村:武科大学子家乡见证“党的指引”下的山乡巨变

陈旧印象到美丽新村:武科大学子家乡见证“党的指引”下的山乡巨变

  从高扁小学操场望去,志愿者钱多多正专注地绘制墙面,村民在墙后的山坡采摘辣椒,微风吹过,红旗飘扬,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2025年7月,武汉科技大学志愿者钱多多跟随“清风如约至 艺美乡村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她的家乡十堰市,开展调研、墙面绘制、暑期支教等多...

跨越国界传新知,医心共筑暖家园——海南医科大学中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跨越国界传新知,医心共筑暖家园——海南医科大学中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7 月 10 日,在万宁市人民医院团委、万宁市妇联的支持下,海南医科大学“跨越国界・共建家园”中外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临床见习、文化交流、廉洁教育及急救培训等系列活动。中外学子与当地医护人员、社区居民、学龄儿童深度互动,在跨文化交流中传递知识温情,用实际行动践行 “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中建六局井岗山村置换用地燃气热力地块项目志愿者为高考助力

中建六局井岗山村置换用地燃气热力地块项目志愿者为高考助力

  6月7日-9日,全国高考正式举行。为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彰显“建证未来”品牌担当,中建六局井岗山村项目联合武汉高新区志愿者协会,在武汉市光谷二中考点设立“志愿服务站”,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暖心服务,助力莘莘学子圆梦今朝。   在服务站内,矿泉水、文具、小扇子、幸运红绳等物...

毕业典礼上,埃塞俄比亚留学生讲述“如烹小鲜”的中国大学生活

毕业典礼上,埃塞俄比亚留学生讲述“如烹小鲜”的中国大学生活

  “蒜鸟蒜鸟,都不泳(容)易!” 6月10日,湖北工业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留学生伯尼作为国际毕业生代表发言,一句“武汉话”让在场师生忍俊不禁。   伯尼2018年来到中国,先在荆楚理工学院读本科, 2022年到湖北工业大学读工商管理...

湖北黄梅:“五进”播撒安全种 筑牢行业防护墙

湖北黄梅:“五进”播撒安全种 筑牢行业防护墙

  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宣传是预防的前哨站。黄梅县局立足烟草行业实际,以安全 “五进” 工作为着力点,将安全理念化作 “及时雨”,精准浇灌机关、部所、食堂物业、零售终端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奏响安全发展主旋律。   “警示标语墙上挂,安全意识心中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