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 > 正文内容

社区慈善新路径:3456工作法激活社区慈善动力

1周前 (06-10)慈善

  仁寿县大化镇华兴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商、居、农”混合型安置社区,人口结构复杂,社区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居民公共参与度不高,社区内公共事务往往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慈善意识欠缺,居民对于慈善的认知有限,社区慈善事业起步困难。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仅靠政府投入难以全面覆盖,困难群体的补充性保障也存在不足。华兴社区作为一个集镇社区,居民需要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原有的社区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急需探索创新慈善工作模式。

  在华兴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数量较多,行动不便、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使得他们面临自行制备营养均衡餐食的困难,对养老相关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时,社区儿童对知识获取和公益实践平台的需求也较为突出。社区的基础设施存在如道路会车难、大型设备入场难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以改善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此外,社区居民整体的慈善意识有待提高,对于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激发。

  通过3456工作法,打造具有华兴社区特色的慈善事业模式,提高社区慈善参与率,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集镇社区慈善经验。

  建立慈善激励制度,对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个人和组织进行激励,推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建立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完善慈善供需对接机制,提高慈善资源的利用效率。

  华兴社区通过“3456集镇社区慈善工作法”来实施具体的慈善活动。打造三个“慈善+”项目品牌,包括“慈善+养老”、“慈善+教育”和“慈善+改造”,分别开展“爱心送餐暖桑榆”、“墨香递爱,筑梦书屋”和“美好社区,慈善焕新”等项目。整合四大核心阵地:善韵茶书坊、慈善手工坊、积分慈善超市和慈善广场,盘活社区空间资源,搭建多元化慈善实践平台。汇聚五大关键要素,即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推动慈善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型。实施六维服务体系,涵盖“慈善+”项目、小组活动、志愿服务、慈善宣传、公益集市、社区活动等六大类慈善服务,全年举办活动超70场,服务人次超6000。

  机制方面,建立了慈善激励制度并建立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完善慈善供需对接机制。在慈善捐赠方面,共筹集慈善捐款29.94万元,动员群众、社企捐款3000余次,社区慈善参与率从30%提升至75%,居民满意度达98%。链接资源方面,成功链接了多家慈善力量参与项目。项目完成进度方面,开展活动70余场,服务6000余人次。

  华兴社区的“慈善+养老”“慈善+教育”等三大特色品牌项目,精准对接居民核心需求,用个性化服务破解了社区慈善“怎么做”的难题。在“慈善+养老”方面,每周为高龄独居老人送餐上门,培育“银龄互助队”开展义剪、健康监测等服务,以“每日问候、每周上门、每月活动”的关爱体系,让老人感受到社区温暖,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慈善的认同感。在“慈善+教育”领域,通过“墨香递爱,筑梦书屋”收集爱心图书,“作业无忧,乐善书堂”暑期课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儿童的课外生活,又将慈善理念融入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公益意识。在“慈善+改造”层面,链接爱心企业与乡贤资源,完成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切实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让居民直观感受到慈善带来的环境改善。这种将慈善融入居民生活具体场景的做法,使慈善从抽象的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行动,以品牌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慈善活动。

  社区充分盘活空间资源,打造了善韵茶书坊、慈善手工坊、积分慈善超市和慈善广场四大核心阵地。善韵茶书坊以“书茶为媒”实现低偿服务,其利润全额反哺慈善事业,为社区自我“造血”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支持。慈善手工坊不仅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手工制作,还通过义卖筹集善款,将居民的创意与公益紧密结合。积分慈善超市构建起“服务-积分-激励”闭环体系,激发了居民和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慈善广场的“慈善花路”等互动景观及公益集市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慈善氛围,让慈善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阵地成为了社区慈善的服务载体和传播平台,使慈善活动有了稳定的依托,增强了慈善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华兴社区深度融合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五社”力量,推动慈善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型。“十百千”社区慈善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性地引导爱心商家捐赠年利润的10%、茶书坊和手工坊利润的100%投入慈善,以及爱心企业捐赠收入的1‰注入社区微基金,有效整合了社区内外的慈善资源。目前,已有23家商家企业加入,筹集资金4000余元且持续增长。这种资源联动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优势,打破了慈善资源分散的困境,形成了强大的慈善合力,为社区慈善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维服务体系紧密围绕居民多样化需求,系统开展各类慈善服务,涵盖“慈善+”项目、小组活动、志愿服务、慈善宣传、公益集市、社区活动等六大类,全年举办活动超70场,服务人次超6000。通过这种系统化推进的方式,社区慈善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居民帮助,更在精神上丰富了居民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社区慈善参与率从30%飙升至75%,居民满意度高达98%,充分体现了这种系统化推进模式的有效性。它将慈善活动融入社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慈善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慈善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从善韵茶书坊的“书茶时光”到慈善手工坊的“指尖公益”,从积分超市的“爱心兑换”到慈善广场的“公益活动”,华兴社区将慈善文化融入居民生活的点滴场景。这些举措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认识到慈善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一种互助友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种文化培育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慈善意识,还塑造了社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供稿单位:大化镇华兴社区公益慈善工作服务室)

标签: 慈善活动

“社区慈善新路径:3456工作法激活社区慈善动力” 的相关文章

优益C向山区学生捐赠环保校服,以“环保+公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优益C向山区学生捐赠环保校服,以“环保+公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内蒙古蒙牛公益基金会、“每一天”便利店共同发起“一起优益C 把爱送进大山”公益活动,将今年首批由优益C空瓶回收制作的环保校服,送达山区部分学校的孩子们手中。   6月12日,优益C爱心专车来到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土桥镇中心小学,为学校捐赠2...

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发布2024年报:向善而行 用AI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焕发新活力

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发布2024年报:向善而行 用AI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焕发新活力

  近日,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全面向公众展示了基金会的公益成果。通过这份年报,不仅让捐赠者和社会各界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善款的去向和公益项目的实际成效,有力地回应了公众信任,更展现出基金会健康的运作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

寿康永乐集团端午倾情捐赠 情暖十堰特殊困难群体

寿康永乐集团端午倾情捐赠 情暖十堰特殊困难群体

  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十堰市慈善总会,送上价值7万余元的久康福粽、久康糕点、咸鸭蛋等一批节日物资,委托市慈善总会转交市社会福利院、市老年人养护中心、市特殊教育学校等8家社会机构特殊群体,传递寿康永乐满满的节日祝福,市慈善总会会长师永学、副会长邵际军等领导参加捐赠仪式。...

货运行业首个“司机健康中心”成立,货拉拉和深圳职防院联合运营

货运行业首个“司机健康中心”成立,货拉拉和深圳职防院联合运营

  6月5日,在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圳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深圳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总工会等单位的指导下,在深圳市举办司机健康发布会,首次发布《同城货运司机健康报告》,并联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成立了互联网货运行业的首个“司机健康中心”。   ...

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弘扬网络正能量,共筑数字文明新生态

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弘扬网络正能量,共筑数字文明新生态

  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发表腾讯在打造优质内容、共创社会价值和助力数智普惠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以下为发言全文。   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长城保护项目”至今已11年,运用数字化手段,让用户看到、听到、触摸到历史的沉...

“妳的事无小事”高洁丝发起“灯箱贩卖机”公益新零售,重塑女性友好型公共服务

“妳的事无小事”高洁丝发起“灯箱贩卖机”公益新零售,重塑女性友好型公共服务

  在广州10大地铁核心站点启动“灯箱贩卖机”公益新零售活动,以创新模式填补公共场所经期服务供给空白。   区别于传统公益形式,高洁丝将 “妳的事无小事” 价值主张融入广州地铁核心站点灯箱改造,以半透明设计传递 “经期关怀可见”理念,把商业设施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