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公益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

点滴之爱皆有回音,“关爱基金”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11-26 17:52:41         0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通讯员 章立佳 周佳奕 金佳卫

诸暨市次坞镇道林山村的村委办公室里,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

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们的每笔捐赠,包括日期、人名、物品名称、折合人民币金额等等。其中,被用于爱心食堂建设的物资各式各样,大米、家猪、鲢鱼、牛奶……村民们说,“有啥就捐啥,缺啥就捐啥”。


诸暨市次坞镇道林山村的捐赠物资记录本。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其中,养殖户沈水龙是第一位向村里捐猪的村民。“反正都是自己家养的,让大家都尝尝味道怎么样。”在沈水龙看来,这就是个微不足道的简单小事儿。看到沈水龙用小货车运着猪来到村委会时,村干部开心又激动,“真的很感动,折合成人民币也是不小一笔,至少得八九千块钱了。”

在那之后,像沈水龙一样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委会墙上,挂着一个物资捐助榜:2斤韭菜、5斤笋干、15斤萝卜、27斤青菜……在村民支持和氛围带动下,这个无关金额大小、重在互帮互享的事儿办得越来越火热。


诸暨市次坞镇道林山村爱心食堂墙上的捐款明细。金佳卫供图

这是诸暨在全国首创的“村级关爱基金”。当然,既然名为“关爱基金”,涌向这个“捐款箱”的不止是各种物资,还有一笔笔捐款。各个村,或多或少,基本每家每户都捐过。

比如,短短一周内,赵家镇上京村党总支书记胡松煜就连发了四十多条朋友圈,向每位给村里“关爱基金”捐赠的人表达感谢。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授人香草,心自芬芳!感谢XXX的爱心捐助。”这些朋友圈的文案大多很简短,但这些直白质朴的文字,却时常让捐赠者动容。他们中有党员干部、企业老板,也有普通村民、在外工作的父老乡亲。

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朋友圈,让每一份涌向“关爱基金”的善意都有了回音。“要记住每个给村里奉献爱心的人。”胡松煜说,为了所有村民的支持,更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各项服务,把村镇建设得更好。


村民们捐款现场。诸暨宣传部供图

在诸暨市,“关爱基金”的名片远不止响亮在次坞镇和赵家镇,每个村社都有这样一个“捐款箱”,也不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质朴却动人的故事——

大唐街道,一对“百岁”亲家省吃俭用,将儿女给自己做寿的钱全部捐入关爱基金;应店街镇,一位90多岁的老人一直默默捐款,多次捐款总额达十二三万;浣东街道盛兆坞三村,来看望哥哥嫂嫂的妹妹知道他们在爱心食堂吃饭,特意捐了5000元用于食堂建设;姚江镇“小布衫”基金让爱心在每一位在外乡亲中接力涌动;枫桥镇永安社区,“村级关爱基金”捐款捐赠实现村民100%全覆盖……

2018年,诸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为契机,在全省首创村级关爱基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乡杰企业爱心捐、村民群众互助捐、结对单位定向捐、移风易俗农户公益捐等形式,广泛汇集零散公益资源。这一做法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基层凝聚人心、增进情感、激发动力的有效抓手。


村民们捐款现场。诸暨宣传部供图

在2020年1月17日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乡村文明实践的暖心行动·村级关爱基金”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此外,村级关爱基金作为典型做法,还被列入中宣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研讨班教学内容。

“村村有,大家捐,人人用。”村级关爱基金的“小切口”,早已撬动了基层事业的“大发展”。目前,诸暨市476个行政村(居、社区)均建立了村级关爱基金,实现全覆盖,资金总规模已达2.7亿元。

为了让关爱基金惠及更多群众,诸暨市建立文明实践“微网格”,及时把脉民情、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全面推行“志愿服务+关爱基金”模式,针对重大变故、重点对象、重要项目、重要节日以及好人好事,实施“四重一好”关爱行动。目前已累计使用关爱基金1.66亿元,共惠及37万余人次。


关爱基金捐赠证书。潮新闻记者 吴馥梅 摄

不管是密密麻麻的记录本,还是黑板上小到几斤蔬菜的捐款明细,亦或是高频不间断的朋友圈、薄薄的捐赠证书,都见证了“村级关爱基金”这座“大厦”落成的每砖每瓦。

一个个微小细节,让涌向“最后一公里”的每丝善意,有了绵长不绝的回音。而在未来,这一声声来自基层的回响,终将汇聚成更响亮动人的多重奏,让更多人听见,也让更多人加入。

标签:关爱  基金  诸暨市  村级  村民  
上一篇:“浸润成长 守望花开” 关爱儿童进校园
下一篇:没有了